“霸屏”央视!今日六安,每一帧都是骄傲

时间:2022-10-02 17:26:47 | 浏览:518

15日上午10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安徽篇——杜鹃花开大别山 踔厉奋发正当时》近1个小时节目,通过行进式、互动式的直播报道,引领观众走进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展现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

15日上午10点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推出特别直播节目

《走进老区看新貌安徽篇——

杜鹃花开大别山 踔厉奋发正当时》

近1个小时节目,通过行进式、互动式的直播报道,引领观众走进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展现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革命老区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

红色历史足迹

见证军民鱼水情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在安徽的革命老区,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座烈士陵园,丰碑上铭刻着无数英烈的名字。在过去的烽火岁月,一位位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也让大别山成为了一座英雄的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安徽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共产党人留下的红色印迹。

总台记者 梁明星:安徽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共有59位开国将军,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红色的传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人口不足30万人,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其中的绝大多数血洒疆场、英勇牺牲。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 倪军:在我们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中,收藏了一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公田碑。公田由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耕种,所得的收入分配给红军战士或救济残疾军人、红军家属。红军公田碑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桎梏,铭刻着以金寨为代表的鄂豫皖苏区人民热爱红军、拥护红军、支援红军斗争的深情厚谊。

总台记者 梁明星:当年,老区为了表达对红军的热爱,自发地把村里最好的土地划为红军公田。和平年代,党和人民一刻也没有忘记老区:中央不断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老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践行“两山”理论

茶产业助推老区振兴

走进革命老区 重温峥嵘岁月

追寻红色足迹 感受时代新貌

蜿蜒于江淮之间 襟带豫鄂皖三省的大别山

群山叠翠 千里松涛

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别山

用她的千里苍翠守护了红色火种

如今的大别山

又用“绿水青山”慷慨的馈赠这里的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

大别山革命老区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

大力发展茶产业

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眼下是安徽霍山黄茶的采摘季节

一起跟随总台记者王宁去看看

安徽霍山县大化坪镇的高山茶园

在海拔800米左右

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这里的茶树生长缓慢

茶叶采摘时间比山脚下要晚一个月

因此即使已经到了5月中旬

这里的采茶工人依然忙碌

采茶工人要找的

正是记者手中这种有一片叶子的嫩芽

他们将这种嫩芽称为“一针一叶”

为了提高采摘效率

茶园安装了轨道

可以将采摘好的茶叶通过轨道车运下山

大大节省了人力

如今 茶叶种植几乎覆盖了安徽境内的大别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

茶产业成为老区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产业

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

茶叶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仅在霍山县

去年茶叶总产量就超过1万吨 综合产值26亿元

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5500元

老区的绿水青山 成了致富的金山银山

安徽:累计安排资金44.2亿元

教育事业获新发展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提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很多人都会想到教育。这张拍摄于1991年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曾经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照片里女孩的一双大眼睛,饱含着对读书的渴望,但那时候的革命老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水平也相对落后。这双大眼睛也成为一扇窗户,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的教育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自2016年以来,安徽累计安排资金44.2亿元,支持改善革命老区的学校办学条件。如今,革命老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教师 陈健:来到咱们学校工作有三十二年的时间了。三十多年来,学校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我都是积极地参与其中。当年的学校仅有几排低矮的砖瓦房,教室只有一块黑板,吃饭都是从家中带来的米送到食堂里面蒸的盒饭,几十个学生一起住在一间大通铺里。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美术教师 李明婷:在我来之前,因为师资力量紧缺,美术老师不但要带自己的美术课,而且还要兼顾其他的课程,比如说语文和数学。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教师 陈健: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注老区的发展,尤其重视老区的教育事业。现在的校园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学生宿舍现在都安上了空调、热水器,我们所有的学生中午都可以吃上国家补贴的营养午餐,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美术教师 李明婷:现在像我们这样专业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都是出来带自己的专业课了,现在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壮大了,有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成了我的同事。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物理教师 汪秋月:2020年,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出生于1996年,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一名物理老师。我们这批95后承担了学校大部分的教学工作。在物理教学中,我利用智慧课堂,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同时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线上教学互动,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推送个性化的习题。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教师 陈健:因为我即将要退休了,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所美丽的学校,祝愿老区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大湾村的新变化:

住上好房子 看上好医生 过上好生活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老区人民的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离开村里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祝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如今,6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去大湾村看一看。

总台央视记者 李屹:走进老区看新貌,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金寨县大湾村。这里的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曾经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现在,放眼看去,满眼是青绿,处处是风景。当然,这里的变化远不止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这么多。

大湾村村民 付贤德:习总书记来到我们大湾以后,我们的变化特别大。

大湾村村民 汪于莲:最大的变化我觉得是农民的精神面貌。

大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曾经是金寨县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达20.3%。

四月到五月,是大湾村采茶制茶最忙的时候。绿油油的茶树铺满了山坡,大湾人都围绕着茶叶在奔忙着。

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余静:过去我们也有这么多的茶园,但是它产生不了(太多的)经济效益,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茶厂也没有自己的茶企,我们很好的这种茶叶,没有被市场去推广。

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紧邻着茶园的旁边,大湾村建起了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茶厂。每天日落前,村民们都会送来一筐筐新采的茶叶。

大湾村茶厂员工 南英平:我就在这个茶厂上班,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

大湾村村民 肖全英:茶叶啊,(今年)卖了2000多块(钱)。

走在大湾村里,原来的土坯房在修旧如旧之后,变成了农耕文化的展览馆,保留住传统的老房子,成为我们在大湾村拍照打卡的好风景。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有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子,村民们还纷纷开起了农家乐。

在村里的这家老屋民宿里,一场有关民宿管理的培训会正在进行。

让村民成为民宿管理的行家是大湾村旅游发展的新目标。大家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为旅游旺季做准备。如今,在大湾村,不同类型的民宿已经发展到了43家。去年全年,大湾村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超3000万元。

总台央视记者 李屹: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保障也要跟得上。如今,老百姓们看病也更加方便了。听说,在大湾村的卫生室里,现在还多了一位智医助理的机器人。

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袁玲:好,智医助理,我们开始工作了。

智医助理:好的,医生。

从录入病例到判断病情,从确认诊断到给出方案,智医助理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袁玲:智医机器人帮着我一起看病,我心里更有底了。我们这里还能进行远程会诊,让老百姓在我这里就能看到大医院的大专家。

住上好房子,看上好医生,过上好生活,大湾村的变化还不止这么多。现在,5G信号进村了,电商工作室的直播间可以随时开启,智慧路灯建起来了,它还成了安徽省的首个零碳乡村,安徽的首家村级红色新华书店也即将开业。

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余静:我们大湾一年一个新变化,我们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湾村村民 汪达海:我们现在信心百倍,继续奋斗,有信心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此外,六安的美食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

也是格外出众

一起来看看吧

舌尖上的大别山

开启老区美食之旅

进革命老区 重温峥嵘岁月

追寻红色足迹 感受时代新貌

好山好水种好茶 蓝莓变成致富果

绿水青山大别山 多彩产业助增收

近几年 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

曾经种养在大别山深处的农副产品都成了“宝”

做成的土菜美食的香味也是越飘越远

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们大饱眼福和口福

一起去看看~

来源: 央视新闻

相关资讯

老区不老!全丽水都上央视了,九县市区和开发区的乡亲们怎么说?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5月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进老区看新貌丨走向共同富裕的浙西南革命老区》”,走进浙西南革命老区。将近1小时的节目,展现了浙西南革命老区的新时代活力,见证了老区人民的幸

政协第十届新乡市牧野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日开幕

4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新乡市牧野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肩负着牧野区人民的重托,来自牧野区各界的区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共商牧野高质量发展大计。大会由区政协党组书记张彤主

六安:扎根乡村三十年择一事爱一生

  巍巍下骆山,滚滚汲河水。他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往返于叶集区姚李镇南部漫山红村的乡间小道。上门看病、义务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不是在坐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30多年来,村容村貌在变化,医疗条件在改变,但他坚守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他就是漫山红

看,这就是六安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郭香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

六安,到底是怎样一座城?

六安,一个让六安人、外地人情感交错的城市。又到一年的毕业季,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开始走进社会,投身到建设美好祖国和实现自己梦想而发光发热!可,名为三线城市的六安,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生活之城!六安,装的下生活,装不下梦想。毕业季走进社会的

六安市金安区交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高质量答卷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为进一步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六安市金安区人社局聚合各方力量,在政策上加码、行动上发力、服务上提质,交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高质量答卷。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落实

合肥包河“牵手”六安裕安:同心同向共奔小康

11月29日早上7点25分,D5495次高铁上,许宁正在翻看她的教案,这是一天中合肥到六安最早的高铁班次。许宁需要严格地规划时间,以便能赶上8点半前往固镇的班车,9点半到达固镇中学为学生们上英语课。今年年初,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与六安市裕安区

安徽六安叶集区:复工复产实现“双百”

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在管仲木业,一线工人的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上下。陶涛摄人民网六安4月30日电(陈浩、陶涛)六安市叶集区,地处皖豫两省交界处,是安徽最“年轻”的市辖区之一。当地素有“中国板材之乡”美誉,年木材加工量600万立方米,从

安徽六安市面积最小的区,仅28万人口,曾是一个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可以用在城镇变迁上。如河北省会石家庄,曾经是一个村庄,后来由于铁路交汇,迎来了飞速的发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安徽省六安市,有一个年轻的市辖区——叶集区。叶集区的前身是叶集镇,隶属于霍邱县,是该县西南部

今日,竣工交付!

2月22日上午,我区举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站竣工交付仪式。区委副书记、区长俞志刚出席仪式并进行现场交付。区委副书记王宏峥致辞。副区长范潇潇主持。副区长王剑及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王宏峥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站顺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今日东营茂名新闻爆料网奢侈品二手回收网世界杯资讯网今日邢台个人养老金资讯网中国式离婚U盘装机学习网通威股份A股生肖羊运势网今日济宁射手座星座网云南旅游网网红奶茶排行榜安踏体育港股住房公积金查询网荆门新闻资讯网邵阳新闻头条网今日烟台女宝宝取名字宜春今日新闻网南宁新闻资讯网桂林三花酒友网今日蚌埠驾校宝典学习网澳门旅游网今日宿州上饶新闻资讯网家政保姆网商标注册查询官网
今日六安网-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六安曾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六安市共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26处,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另有淠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等
今日六安 aigaoji.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