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8:29:12 | 浏览:845
来源:【消费日报】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立足自身实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内外兼修,全力打造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三美”乡村。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美”。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全乡粮食生产总面积8.8万亩,总产量5万吨,优质高效绿色单一品种水稻种植面积2万余亩,油菜、小麦种植面积近2万亩,有力地保障粮食安全。结合资源禀赋和地形地貌,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和江淮果岭产业,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2万亩,其中新增稻虾基地2400余亩,建成白龙井村、长岗村2个千亩稻虾种养示范基地。江淮果岭万亩基地种植面积4300亩,产量0.72万吨;完成13个村1200余户万户庭院建设,共栽种果树5万余棵。打造以兴洪大道沿线为主的江淮果岭旅游观光采摘线路,以泉河沿线为主的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环境美”。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多种方式开展黑臭水体清理,做到控源截污。严格控制养殖场粪污处理,推行资源化利用。加大对排污企业治理、整顿力度,对于散乱污企业坚决依法取缔。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不断完善良性循环的改厕社会化管护工作机制,做好户厕维修清掏服务,选址新建2处粪污收储中心,解决粪污处理利用问题。全面摸排农户改厕需求,高质量做好改厕新建工作。协同高效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乡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明确每块区域和点位具体责任人,并严格监督考核,推进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全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等,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整治、大清洁,打好村庄清洁战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倡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推动村庄环境提档升级。
着力培育文明乡风,促进农民“精神美”。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先后在15个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大舞台、电影放映点、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体育广场等文化活动设施,给群众提供学习、文化、娱乐的场所。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退役军人”“最美职工”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评比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推进“一约四会”,即各个行政村分别制定适合该村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加大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底蕴,融入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创作,以歌舞、快板、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的演出,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实现了政策宣传入眼入脑入心。
(武福勇 梁婉钰 徐方旭)
本文来自【消费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2016 年2月28日,对于叶集人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注定要写入历史。今天上午10点38分许,六安市叶集区成立大会召开。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设立六安市叶集区的批复,宣布了叶集区委常委领导班子,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人民法
来源:【消费日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位于叶集区东南部,丘陵地形、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境内史河总干穿境而过,大小库塘100余座,为发展果岭产业奠定了基础。平岗街道现有各类经果林3万余亩,计划发展4万亩,品种以桃、梨为主,主要销往江浙沪
来源:【消费日报】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立足自身实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内外兼修,全力打造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三美”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美”。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全乡粮食生产总面积8.8万亩,总产量5万
近年来,六安市叶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按照美丽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结合叶集区乡村实际,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开拓创新,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涌现出了和平村、会馆村、祖师庙村等一批批美丽宜居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六安9月15日电(高飞跃)金秋时节,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史河街道观山生态园内,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六安市叶集区史河街道观山生态园猕猴桃喜获丰收。人民网 高飞跃摄“好的品种不按斤卖,按个卖!一个就要十几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时下,在六安市叶集区乡镇及村之间,正开展着乡村振兴创先争优擂台赛,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通过“打擂”的形式,展示着各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亮点。11月3日,在该区孙岗乡棠
来源:中安在线每天清晨,天刚放亮,家住双墩村汤前庄组的谢长芝就开着垃圾车,带着清扫工具开始了她责任路段的垃圾清理。结束了责任段第一遍垃圾清扫之后,谢长芝又陪着婆婆来到自家旁边的小广场上散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77岁的婆婆吴业凤因之前身体原因
人民网-安徽频道2020年受疫情影响,六安市叶集区很多农产品陷入滞销困境。为助力复工复产复市,也为防止贫困户因疫情返贫,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叶集区党员干部纷纷为本地特色产品代言,争做“带货网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发展壮大带货队伍,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徽省党代表、六安市叶集区委书记赵珞表示,六安作为革命老区,有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作为一名党代表,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之路,为老区人民争取更大的福祉而努
安徽商务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报道(七)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宿州、亳州、六安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11月25日,叶集区商务局局长邵华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叶集区商务局将紧紧围绕“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重点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3月26日叶集区人民政府发布,六安市叶集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排查追踪次密接人员的公告,具体如下:2022年3月25日,叶集区疾控中心接裕安区疾控中心协查函,函示1名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于3月23日乘
人民网-安徽频道六安市叶集区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的副中心,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近年来,该区充分挖掘自身自然、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加强城市品牌建设,绘制“叶集名片”,擦亮城市“金字招牌”。木竹之都。立足集群
叶集法院公布了执行悬赏公告具体内容如下▼▼▼被执行人:黄庆梅,女,1977年12月6日生,汉族,住安徽省霍邱县高塘镇粉坊村砖井组,居民身份证号码342423197712065282。执行依据: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法院(2018)皖1504民初1
叶集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来为皖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重镇,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与六安副中心,是六安市地三个市辖区,于2015年10月获批设立,因明初有叶姓迁此定居成集得名。在豫皖两省交界处霍邱、金寨、固始三县交界处,这里南依大别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总面积568平方公里,有20多万常住人口。叶集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南面是大别山,北边是江淮平原,往东是六安市和合肥市,西边紧挨着河南省信阳市,这样的区位条件让叶集区被称为“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