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乡村振兴拓新路,“石斛之乡”展新姿

时间:2022-10-02 18:49:11 | 浏览:871

9月8日,微雨。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的霍山石斛种源保护基地。茂密的松林下,一丛丛、一簇簇霍山石斛沐浴在这场久违的小雨中,茁壮的茎干晶莹剔透,饱含浆汁,墨绿色的叶片挂着雨珠,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王家店村地处霍山县西南山区,距县城约80余公里

9月8日,微雨。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的霍山石斛种源保护基地。

茂密的松林下,一丛丛、一簇簇霍山石斛沐浴在这场久违的小雨中,茁壮的茎干晶莹剔透,饱含浆汁,墨绿色的叶片挂着雨珠,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王家店村地处霍山县西南山区,距县城约80余公里,全村总面积19.37平方千米,下辖33个居民组,总人口953户3216人。王家店村是霍山石斛的源产地、核心区,是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省级石斛专业特色村。十年来,霍山石斛这株“中华仙草”从濒临灭绝到规模种植,现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也给王家店这个偏远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濒危物种到规模集聚

“霍山石斛有个不同寻常的习性,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它们就会暂时停止生长进入夏眠,正常年份一般不超过20天。而今年气候反常,高温时段太长,一直到9月上旬气温降下来,霍山石斛才又苏醒过来。你看,它们的气生根牢牢抓住岩石缝隙,正在贪婪地吸取水气和养分。再过两个月,又是新一年的采收季节了!”55岁的何祥林躬身观察着这些“宠儿”,笑容里满是喜悦。

何祥林,霍山县霍山石斛产业协会会长,其父就是被人称为“大别山药王”的长冲中药材公司创始人何云峙老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何云峙在这里发现第一株霍山石斛原种后,便毕生致力于这一稀有中药物种的组培繁育,在安农大教授专家协助下,终于在1985年实现了试管石斛家种移栽。家学渊源的何祥林长年从事霍山石斛的种源保护和品牌打造,目前他也成了霍山石斛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他这里,还保留着50亩全县唯一国家级霍山石斛原种保护基地。

霍山石斛是我国126个极小种群保护物种之一,霍山县得天独厚的温湿气候,为发展林下霍山石斛提供了天然宝地。太平畈乡走生态发展之路,依托自然资源充分发展设施和林下种植,为保护、挽救和发展霍山石斛注人了强大的生命力。

“2012年,霍山石斛炮制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何云峙’牌石斛荣获安徽省驰名商标。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霍山石斛进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截至目前,全县霍山石斛种植面积已达15000多亩,可采收面积2270亩,可供应鲜品310.48吨。十年前已经濒临灭绝的霍山石斛,如今实现了从组培繁育到产业化产品深加工的跨越式发展。”霍山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潘明柱感慨地说。

据潘明柱介绍,霍山石斛的发展经历了资源保护、扶持壮大和产业规划三个阶段。2009年10月,霍山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的意见,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发展霍山石斛产业的积极性,霍山石斛从零星移植到集中栽培、从常规粗放栽培到大棚科学栽培、从设施栽培到林下野生种植、从封闭式独户发展到招商引资规模开发,实现了单一枫斗加工到多产业链延伸的升级跨越。

2019年10月,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霍山石斛茎)发布,2020年4月,霍山石斛正式收载于2020版《中国药典》,标志着霍山石斛食药身份解决,一举破除了产业发展瓶颈,为霍山石斛产品的质量控制、市场规范及深度开发等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拓展霍山石斛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增加了新动能。

经过多年潜心招商,太平畈乡现有港资天下泽雨、国企中国中药、上市企业精工集团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入驻,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513家,年产值15亿元。曾经视为远景目标的“十里长廊,万亩石斛”梦想今天已经实现。石斛产业成为太平畈乡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实惠。

从背井离乡到返乡创业

“我们王家店村山高岭大,交通不便,又山多地少,资源匮乏。除了满山卖不出钱的松树杂木和一年不到2000元钱的茶叶收入,就只剩下出门打工这一条路了。”王家店村党支部书记何志说。

“现在好了,招商引资来的大企业流转村民山场和田地种植霍山石斛,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金山银山。他们大量招收员工种植和加工石斛,也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充裕的就业机会。石斛产业的欣欣向荣,更是吸引了许多背井离乡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他们看到了家乡的新希望,也找到了发家途径,解开了致富密码。”何志浓浓的乡音里满含着对家乡的希冀。

走进天下泽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枫斗加工车间,60多名身穿橘黄色工作服的女工正在进行石斛烘干后的分组挑选工作。

“霍山石斛采收后要经过工序挑杂、工序剪根到工序分级和工序复烘、产业包装24道科学工序。这些就近招收的本地村民把自家的山场流转给我们石斛企业,自己常年在这里务工,一方面方便照顾家庭,另一方面也给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帮助他们稳定脱贫致富。”公司的生产负责人戚进宝介绍说。

太平畈乡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盘活农户手中沉睡的林业资源,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动力。据统计,目前太平畈乡累计流转山场12000余亩,流转费用超600万元/年,惠及900余户。增加劳务用工,促进村民就业,全乡常年从事石斛生产加工、幼苗种植、除草采摘等工作的就有3000多人,临时用工达20多万人次。

“我们王家店村是远近闻名的石斛村。大家看,在我身后就是霍山石斛最大的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在王家店村天下泽雨霍山石斛种植基地里,31岁的熊启霞正在做着外景直播。

看到家乡的石斛产业发展前景可观,2017年,一直在外务工的熊启霞与丈夫一起回老家王家店村发展,和同村3个小伙伴一起组成了天下泽雨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络主播团队。丈夫万善龙在给这家企业做线下销售,婆婆李桂英在石斛企业非遗车间里制作枫斗,一家有三口人从事石斛产业,年收入超30万元。

“十年前,我们村的青壮劳力大部分都出门打工,冬天回乡过年,大家伙都在一起打牌、烤火,消磨时光。现在可以说一年四季家家户户无闲人,老百姓80%以上都在从事石斛产业。霍山石斛给了我们创业的契机,政府和企业给了我们干事的舞台,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年轻的双手,把家乡的石斛事业办得更红火!”熊启霞满怀信心地说。

从穷困老区到“十亿乡镇”

太平畈乡是大别山革命老区,1948年1月,中共皖西区党委在霍山、岳西、英山三县毗连地区以霍山太平畈为中心建立太平县。中共太平县工委、县民主政府成立后领导三县边区的对敌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终于迎来了霍山全境解放。

“十多年前,我刚回家乡当村干,那时候的王家店还是全县最偏远的穷山沟,下村入户都是泥巴路,骑个摩托车都难走。2014年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9户577人,2016年精准核查后,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还有130户334人。现在‘村村通’到‘组组通’,公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全村人口全部脱贫,99%以上的农户盖起了楼房,年人均收入已超过2万元。”40岁的何志,已经连任两届党支书,对王家店村这些年的变化深有感触。

十年间,太平畈乡紧抓西山药库、一谷一带发展机遇,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建设示范强镇、国家级霍山石斛专业示范乡、国家级中国中药石斛文化小镇、安徽省霍山石斛特色小镇、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安徽省第三批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据统计,2012年,太平畈乡总人口13440人,乡农商行年存款余额9594万元。到2022年,该乡户籍人口14633人,农商行存款余额47257万元,人均存款3万多元。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石斛之乡,太平畈乡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规划设计,打造太平畈乡集镇新区,按照“一河三桥、两岸五区”的核心区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占地约50亩的石斛文化商业街。全乡人居环境得到“整容式”整体提升,美丽乡村“美颜”全开,生态宜居的石斛之乡越扮越“靓”。

“三产融合是霍山石斛的发展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做大石斛产业,打造石斛之乡,推动石斛之旅,带动群众致富’这一发展思路,盯准石斛产业、做好石斛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石斛+’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霍山石斛太平养生谷,建设一个集生产加工、科普科教、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于一体,宜工宜农、宜商宜学、宜居宜游的‘石斛之乡、养生福地’”。太平畈乡党委书记崔世良自豪地说。

“摇起了乌蓬船顺水又顺风,你十八岁的脸上,像映日荷花别样红……”下午6时许,随着广场舞音乐的响起,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换上了舞蹈盛装的妇女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向石斛文化广场聚集而来。

“现在村里的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人在这里唱歌、跳舞,现在老百姓日子过好了,连精神面貌都大不一样了!”58岁的张晓红是名退休教师,每天晚上音乐一起,她就会准时和老姐妹们在宽阔的石斛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满足的笑容,欢快的乐曲和轻盈的舞步把石斛之乡的夜晚妆点得分外温馨动人。(陈‬波‬ 高‬俊‬岚‬ 潘先波 文‬/图‬)

相关资讯

安徽:制造业“逆袭”密码

最近几年,这些固有印象正在被快速取代,今天与安徽绑定的是“逆袭”“顶流”“制造业top10”这样的闪亮新标签。一个古韵悠远的文旅目的地。还是一个华东腹地的传统农业大省。你印象中的安徽是怎样的形象。今天的安徽究竟有多硬核。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三门峡湖滨区高庙乡穴子仓村窑洞民宿。孙猛 摄  春日里,三门峡沿黄生态廊道宛如一条飘带,串联起万千美景,也唤起更多美好希望。  滚滚黄河,蜿蜒流经三门峡市206公里。去年以来,三门峡市提出,以紧临黄河干流沿岸90个行政村为主,连线成片,建设

安徽第一,湾沚为什么能?

1月4日,全国首个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数发布,在包括直辖市市辖区在内的全部201个县域中,芜湖市湾沚区以89.7分位列榜单第29位,安徽第一。湾沚为何能在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数中,成为安徽的领头雁?大江资讯记者作了进一步了解。这个指数是

信阳市平桥区乡村振兴田园如歌

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今年以来,信阳市平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

航拍固始美丽乡村:还是你记忆中的样子吗?

这个十一,很多老乡都得想着出门逛,在乡村的在忙着收稻。十一假期第三天固始乡村秋收已经基本上结束了,这种乡村生活,年轻一辈是无法理解也没法体验了。秋收后的方集镇驻马村和沙河村再往南就是二道河了今天拍的大景,应该可以看到你家今天气温最高达37℃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行政区划

蜀山区隶属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南淝河与庐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是全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也是西部城市组团核心城区和门户城区。总面积663平方公里(含高新区、经开区及高刘镇),总人口7

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10万,名字难认却很出名!

濉溪县,为安徽省淮北市唯一辖县,在地理位置上,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1′。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县,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濉溪承东启西、区位优越,

安庆市宜秀区: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代表作用,逐渐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履职最前沿。实地走访、现场查看、面对面提问,最能发现问

六安:扎根乡村三十年择一事爱一生

  巍巍下骆山,滚滚汲河水。他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往返于叶集区姚李镇南部漫山红村的乡间小道。上门看病、义务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不是在坐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30多年来,村容村貌在变化,医疗条件在改变,但他坚守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他就是漫山红

廊坊市广阳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60公里

广阳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60公里建成主城区至周边镇(街道办事处)半小时交通圈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王满凤 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近日,廊坊市广阳区被授予“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1年以来,广阳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美丽农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佛山照明灯饰网新加坡旅游网湖南旅游网王者荣耀游戏网京东JD美股谢姓取名大全广安新闻资讯网鸡宝宝取名网速度与激情10影评网益阳头条新闻网奥运会资讯网泸州老窖A股保险资讯网青岛旅游网美的集团A股龙马精神电影网青岛啤酒A股张家界旅游网舞蹈培训官网泰国乳胶枕官网漯河新闻头条网高端全屋定制官网江苏旅游网攀登珠峰资讯网紫金矿业股票安踏体育港股三亚婚纱摄影网四川旅游网香港旅游网长沙新闻资讯网
今日六安网-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六安曾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六安市共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26处,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另有淠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等
今日六安 aigaoji.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