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7:22:35 | 浏览:709
9月23日,市委讲师团(市红色资源利用保护中心)在六安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六安这十年·红色六安”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推进老区发展的铸魂工程,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推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三大使命任务,深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让红色遗址处处保护、红色资料件件整理、红色故事人人宣讲、红色元素时时体现。2018年6月,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六安市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2021年12月,六安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六安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心;2022年1月22日,《中共六安市委关于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市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十年初心如磐,红色资源保护,夯实“红”的底气。六安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十年来,590万皖西儿女以感恩之情、奋进之心、担当之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强化红色引领,把保护红色遗存作为历史责任,开展全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调查,制定保护规划,有效构建了保护联动屏障,区域红色资源进一步辐射、整合、串接,建立完善革命文物基本名录和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摸清红色资源家底。截至目前,我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76个(国保3个、省保19个、市保30个、县保199个,一般革命文物点25个),革命遗址遗迹533处,各类烈士纪念设施6214处(其中烈士陵园33处,烈士墓5708座,纪念堂馆11处,纪念碑亭42处,纪念塔祠10处,纪念塑像18处,纪念广场14处,英名墙6处,其他烈士纪念设施7处),国家和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6处。我市在全省率先就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专项立法,2022年7月,《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出台,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十年砥砺前行,红色文化研究,彰显“红”的底色。新时代,我市进一步宣传阐释了“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从过去的“担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思考今天的“作为”,为红色精神赓续之路注入新使命。长期以来,我市在坚持保护第一,守好红色资源家底的同时,注重开发利用,挖掘红色资源富矿,运用VR、AR、5G等一批现代化、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文旅项目,让老树发出新枝,传统与传承并进。2020年,由六安市与皖西学院共建的“皖西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升级为“大别山革命文化研究中心”,同年皖西学院与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正式启动共建“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六安市委史志室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六安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红六安》《红色六安》《长征中的六安人》《黄埔军校六安人》等50余本各类党史著作和一大批可读性极强的革命故事丛书,2022年开始启动《六安党史三卷》资料征集及编写工作。红色文艺创作精品涌现,先后推出的红色经典庐剧《杜鹃啼血》、现代庐剧《信义人家》、扶贫题材庐剧《又见桂花开》、红色题材电视剧《上将洪学智》分别斩获安徽省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我市获奖作品数量连续3届居全省第一方阵。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依托红色资源培育了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创建了霍山、金寨2个以红色为主题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这一全国范围内重要的红色微电影品牌活动,也成为彰显六安红色文化的精品赛事。
十年奋发稳进,红色基因传承,厚植“红”的底蕴。进入新时代,六安以红色资源激活城市软实力的“一池春水”,让珍贵的“红色宝藏”成为城市精神之源、信仰之基。我市持续8年开展“老区精神集中学习宣传季”主题活动;2019年,开展《红色血脉——寻找烈士后人》大型寻亲活动,先后辗转四川、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甘肃、青海、新疆等8省区,行程数万公里,走访30多处纪念场馆,寻找到近百位六安籍烈士,为20位革命烈士找到了后人;2020年,策划推出“红色记忆·我有传家宝”抖音作品创作征集活动,首届“赛宝大会”总决赛吸引了超过13.7万观众在线上围观点赞,新华社先后3次来到六安进行深入采访,连续推出5期系列短视频,同步在17个新华社以外客户端和9个短视频平台播发,每集浏览量超百万。同时,我市抢抓“融长入圈”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六安展团连续三届亮相长三角文博会,2021年“六安红”圈粉深圳文博会。在深圳文博会现场,六安馆运用高科技云端数据呈现“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现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生动彰显了“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的独特内涵和迷人魅力。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六安城市精神内核打造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建设新阶段幸福六安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波澜壮阔欣回首,敢为人先又续征。新起点,新征程,皖西儿女将继续弘扬大别山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快老区振兴上争做示范,以真抓实干的奋斗姿态,做好新时代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优势转化为加快老区振兴的发展胜势,努力将六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播中心、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新路。
来源:陆红轩 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陈媛媛
巍巍下骆山,滚滚汲河水。他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往返于叶集区姚李镇南部漫山红村的乡间小道。上门看病、义务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不是在坐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30多年来,村容村貌在变化,医疗条件在改变,但他坚守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他就是漫山红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郭香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
5月14日晚,《新闻1+1》关注安徽、辽宁疫情防控情况,针对安徽六安目前确诊病例情况,六安市卫健委主任吴广进作出最新回应:安徽省六安市卫健委主任吴广进:目前,六安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确诊病例中,1例为昨日通报,1例已于
六安,一个让六安人、外地人情感交错的城市。又到一年的毕业季,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开始走进社会,投身到建设美好祖国和实现自己梦想而发光发热!可,名为三线城市的六安,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生活之城!六安,装的下生活,装不下梦想。毕业季走进社会的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为进一步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六安市金安区人社局聚合各方力量,在政策上加码、行动上发力、服务上提质,交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高质量答卷。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落实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从六安金安区政府办获悉,金安区找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定位,不断优化蔬菜、水果供给。打造鲜菜园。深入开展蔬菜标准园建设,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推进蔬菜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1.0万亩,总
6月23日下午,安徽霍山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大会闭幕式。会议应到代表200人,实到代表194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法选举张守锐为霍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据官方简历,张守锐,男,汉族,1970年9月
走失者姓名:李秀珍 走失者性别:女 走失者年龄:69 走失者特征:骑红色三轮车,衣着不详 走失时间:2022-09-29 走失地点:安徽 阜阳市 颍州区 三塔集镇 联系人:家属 联系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实习生 何朗朗“在中国,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延安。”一名当地的受访者如是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道。80多年前,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
文玩葫芦在文玩圈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了,喜欢文玩葫芦的玩家也挺多,很多玩家玩文玩葫芦的终极目的,就是把葫芦盘成枣红色,但是想要盘成枣红色哪有那么容易,不但需要精心的盘玩和细心的保养,还根据个人的体质有关系,但是把葫芦盘成枣红色真的就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