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8:35:21 | 浏览:610
人民网-安徽频道
“四重一小”企业复工达产,是今年六安市叶集区稳就业工作的开年“大考”。为此,叶集区创新服务,打出一套“组合拳”,多措并举保农民工返岗,推家门口就业,促企业有序复工达产,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政策有力度,暖企有温度
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就要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该区人社局从新增小微企业就业岗位支持、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失业保险返还、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供给等四个方面精准发力。
目前,失业保险费返还企业184家,已发放48.7万元;新增就业岗位申请企业19家,发放资金7.2万元;稳岗补贴上报企业7家,涉及金额102.06万元;失业保险退费企业173家,发放资金4.38万元。
创新服务,贴心为企
近期,叶集区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服务实体经济。全区311名包联干部深入到458家企业,了解企业复工状况,倾听企业存困难,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送上门,把问题收集带回。对收集回的98个问题,区委专题研究,逐一制定解决方案。
区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创新服务,推行“线上办”“预约办”“上门办”,最大限度让数据多“跑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网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
该区人社局在充分运用市人社部门搭建的网络招聘平台基础上,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开展远程面试招聘,并通过短信推送岗位、招聘网站动态发布岗位信息,多渠道满足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要。截至目前,全区开展线上职业培训企业5家,培训学员达318人;52家企业线上发布5000余条招聘信息。
舒心就业,安心在岗
叶集区在落实企业疫情防控职责的同时,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积极与企业沟通,指导企业落实相关规定,排查欠薪隐患,争取将劳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积极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目前,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已解答劳动者问题咨询10余次,依法调解劳资纠纷12起,追讨欠薪金额17万余元,受益劳动者18人。(陈浩 江鸿勋 单朋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通过“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这一有效举措,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很多困难群众的收入得到极大提升。建安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原有一片废弃荒坑,经镇政府投资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蚌埠市龙子湖区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确保全区就业局势的持续稳定。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巍巍下骆山,滚滚汲河水。他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往返于叶集区姚李镇南部漫山红村的乡间小道。上门看病、义务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不是在坐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30多年来,村容村貌在变化,医疗条件在改变,但他坚守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他就是漫山红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郭香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
5月14日晚,《新闻1+1》关注安徽、辽宁疫情防控情况,针对安徽六安目前确诊病例情况,六安市卫健委主任吴广进作出最新回应:安徽省六安市卫健委主任吴广进:目前,六安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确诊病例中,1例为昨日通报,1例已于
六安,一个让六安人、外地人情感交错的城市。又到一年的毕业季,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开始走进社会,投身到建设美好祖国和实现自己梦想而发光发热!可,名为三线城市的六安,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生活之城!六安,装的下生活,装不下梦想。毕业季走进社会的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为进一步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六安市金安区人社局聚合各方力量,在政策上加码、行动上发力、服务上提质,交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高质量答卷。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落实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从六安金安区政府办获悉,金安区找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定位,不断优化蔬菜、水果供给。打造鲜菜园。深入开展蔬菜标准园建设,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推进蔬菜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1.0万亩,总
6月23日下午,安徽霍山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大会闭幕式。会议应到代表200人,实到代表194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法选举张守锐为霍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据官方简历,张守锐,男,汉族,1970年9月
来源:【宝鸡新闻网】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渭滨区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主线,积极打好“联企帮扶、稳岗扩岗、创业贷款”主动战,聚力稳就业,拓宽新路子,探索走出了渭滨就业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