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期的通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374件,占投诉总量的508%。《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信用卡乱收费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涉及“被自动分期”“高额年费”“天价挂失费”等方面问题。...
本报记者 彭妍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与原来的相关规定相比,《通知》内容有不少变化,涉及信用卡收费要更加规范透明、防止通过诱导过度分期、降低睡眠卡比例等诸多方面。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期的通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374件,占投诉总量的50.8%。《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信用卡乱收费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涉及“被自动分期”“高额年费”“天价挂失费”等方面问题。
12月1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某股份制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该银行向未激活信用卡续卡的客户收取年费,涉及华夏精英尊尚白金卡、万事达钛金卡等28类信用卡,涉嫌违规向个人客户收取费用。
此外,“被自动分期”也是被持卡人吐槽较多的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通常信用卡持卡人并不会仔细阅读条款,而办理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又未尽到详尽告知义务,在消费者默认一些条款且不明晰的情况下,被动选择了分期业务。
针对上述信用卡乱收费问题,在息费收取及信息披露方面,《通知》要求,银行在与客户订立信用卡合同时,对收取利息、复利、费用、违约金等条款、风险揭示内容应当严格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并以明显方式向客户展示年化利率水平。
针对分期业务,《通知》要求银行在分期业务合同(协议)首页,必须以明显方式展示分期业务息费相关信息。向客户展示分期业务收取的资金使用成本时,应当统一采用利息形式,不得采用手续费等形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客户提前结清信用卡分期业务的,银行应当按照实际占用资金金额及期限计收利息。
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支付业务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98亿张,环比增长0.97%。
以往银行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把发卡量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导致大量无效卡发出,存在潜在风险。清理“睡眠”信用卡,是银行“断卡行动”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已有不少银行陆续开展清理个人银行卡“睡眠账户”的行动。
《通知》就“睡眠卡”相关规定进行了升级,与此前各家银行业机构开展的“断卡”行动一脉相承。《通知》明确提出,将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发卡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银保监会还将动态调降长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标准,不断督促行业将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打击犯罪的监管工作重点从事后惩治转移到事中监测,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行为均离不开资金流,因此,银行账户等支付环节逐步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在过渡期安排上,《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文件实施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整改。对此,多家信用卡业务占市场份额较大的银行机构已率先响应。
针对信用卡乱象,银行该如何进行业务调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要维系信用卡发卡数量,银行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刷卡优惠,另一方面要开拓在线信用卡支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