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7:19:35 | 浏览:619
这十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项目为王,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十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城市规划提格局。
通过批准实施《三十铺镇总体规划(2017-2030)》、《中店乡总体规划(2016-2030)》和《城南镇总体规划(2016-2030)》等城市规划区内10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完善《六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高水平塑造国土空间格局,推动中心老城功能完备,东部新城加速腾飞,魅力河西提速发展,绿色城南快速蝶变,全面拉开组团式城市空间骨架,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67.5平方公里跃升至81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一心四片”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十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城市功能优品质。
中心城区先后建成各类科教文卫、安居保障、公建民生等工程84项,完成投资147.4亿元;持续推进中心城区“畅循环、强功能、补窟窿”专项行动,实施项目69个,总投资294.69亿元,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建成G35济广高速周集至六安段,完成312国道改扩建,新建S329合六南通道等国省干线建设项目14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25089公里,国道里程809公里,省道里程1692公里,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57%、163%、131%,公路密度增加至167.27公里/百平方公里,翻了近一番,形成了“一横两纵一联”高速公路网和“七纵八横八联”国省干线公路网;建成中心城区道路畅通工程项目133个,总长229.6公里,完成投资96亿元,推动市域交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科技馆、体育中心、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万达广场、吾悦广场、海心沙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使用,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快速跃升。
十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城市发展强动能。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扎实开展城市体检,综合评价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着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29.5%,位居全省第3。全面厚植城市发展动能,提速升级建筑业发展,企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3%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企业数量增长迅猛,全市建筑业企业达到1647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4家,数量居全省第5,年产值过10亿企业5家,过亿企业65家,13家建筑业企业获“安徽省优秀建筑业企业”称号;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基本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累计建成绿色建筑3908.89万㎡,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16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13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4个,取得绿色建筑标识17个,成功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全面营造城市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建筑领域质量提升和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工程建设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建筑领域质量安全形势良好。
这十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先,城市住房条件加快改善。
十年来,最让人民群众暖心的是城市住房保障大有改善。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供需调节和政策联动,深入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全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对全市394个棚户区进行改造,新建(含货币化)棚改安置房20.28万套;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733套(间);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入11.2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24个,建筑面积1147万㎡,惠及居民10.62万户;妥善解决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征迁安置遗留问题终结行动项目19个,完成23个安置小区综合验收和综合整治,完成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专项治理,为群众发证4.88万套;不断完善征迁安置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安置房建设“限房价、竞地价”模式,累计让2.9万户、8.9万被征迁市民提前安家。扎实开展城市房屋安全鉴定,鉴定房屋18万㎡,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1255份,下发危房通知书860份;有序开展危旧房专项整治,逐步消除房屋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住房安全。
十年来,最让人民群众舒心的是城市人居环境大有提升。
中心城区先后建成南屏公园等绿化景观项目和凤凰桥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污水治理工程39个,完成投资29.8亿元,不断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大幅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214公顷,绿地率39.49%,绿化覆盖率达44.22%。六安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十年来,最让人民群众安心的是城市安澜工程大有成效。
完成投资1.5亿元,中心城区新建并启动试运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力。完成水利投资365亿元,推进实施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建设和淠河、史河、杭埠河3条主要支流治理,治理中小河流59条,新建小(1)型水库6座,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12座、中小型水库1197座,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4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13座,全面提升全市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这十年,我们坚持协调共进、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十年来,城市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城管”格局。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城管”,正式投入使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在全国率先推广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六安模式”,实现公交几何级增长,全市现有公交线路448条、运营车辆2244台、运营线路里程11540公里,分别是十年前的14倍、6倍和35倍。探索创新“水管家”工作模式,推动六安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水管家”试点示范城市。实行“厂网河”“供排水”“建管运维”“城乡统筹”四个一体化,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取用水行为依法规范、用水方式节约集约、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十三五”期末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位列全省第一。
十年来,城市运行维护不断优化。
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不断增加停车泊位供给,目前中心城区车位总量达到30.71万,供给比达到1.25:1。打造智慧停车,对城区100条道路和19个公共停车场的13386个公共停车泊位进行智能化改造,有效化解停车难题,荣获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和供排水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城市供水能力达到50.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41.5万吨/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提高到12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处理能力达12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陈媛媛
成都,一座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城址未改,城名未变的城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天河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8月24日,中共安乡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深改委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安乡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县委书记陈德,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桢,县委副书记吴
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成形、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总体目标,2021年,遂宁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以下简称船山园区)围绕“两年成形”阶段目标,聚焦发展大计、主攻经济建设,着力攻坚克难、狠抓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园区发展一天一个新变化。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5月29日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作为一级维度来评估城市。2020年,15个进入“新一线”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安林9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明确了全市奋斗目标:按照GDP年均8%的增速,到2025年,经济总量将迈上3000亿元的台阶。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墩苗”是为了根深,根深则苗壮,苗壮则花红,花红则果硕。2022年,淇滨区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于3月7日至9日,在鹤壁乡村振兴学院举办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乡村运营官”培训班,切实为2022年乡村振兴“墩好苗”。强化“墩苗”纪律
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中和",基本上替代火力发电、燃油汽车,并且基本完成建筑零排放。六安市裕安区坚持绿色发展,秉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12月1日,夏尔特拉(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考察洽
济宁新闻网讯 为更好地履行政协委员工作职责,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9月25日下午,邹城市宣传文化系统政协委员及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送你一朵小红花”助力创城公益行活动。活动中,为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营造文明安全绿色的交通
图为三河市第九中学志愿者向群众介绍三河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情况。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伟、贾可玉)“我们公安局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勤务安排,认真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努力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针对近期的强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